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为医疗器械采购“提速”
2019-01-02
为医疗器械采购“提速”

在医疗器械采购领域,采购效率仍是业界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医疗器械采购效率总结出了五个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实行采购预算资金内的最高限价

医疗器械采购的最高限价,是在制定过程中综合了采购预算、医疗器械质量、企业成本和利润等各种因素的一个合理价格,目的是解决供应商之间竞争不充分、中标价格即为预算金额以及不同采购单位购置相同品牌型号设备价格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对同类同档医疗器械统一预算金额,从源头上规范价格标准,并针对不同情形拟定不同限价的操作办法。如在规范制定医疗器械采购需求标准的同时,根据医疗器械采购市场的公开信息,在预算金额内设定最高限价,幅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90%-100%之间进行选择;出现同类同档设备在同一年度采购预算金额不同的,根据同批次中同档低预算价进行限价等。最高限价应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实施,如由政府采购中心制定《医疗器械采购最高限价操作办法》等实施细则。同时也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实施最高限价而出现虚报预算金额的情况发生。为了实现全国、全省或全市政府采购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器械采购最高限价的实施效果,有必要注重医疗器械采购项目库的建设。

二、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

竞争性谈判是对公开招标方式的补充,可以较好地澄清、确认供应商的回应以满足采购需求,采购程序简单,采购周期短且灵活高效。谈判小组成员一般由采购单位代表、医学专家、使用科室专家、评标专家及监督人员等组成。通过采购单位使用经验、医疗单位同行评价、网络信息查询、医疗设备展览会等渠道获得供应商信息,对所需医疗器械的质量、声誉、市场覆盖率及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还可辅以市场用户调查,最后邀请不少于3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供应商参加谈判。谈判时要充分了解医疗器械性能、配置、技术构成、指标参数、市场占有率,详细洽谈设备价格、交付期限、售后服务等情况,全程体现谈判程序公开透明。谈判小组根据供应商的最终报价、售后服务及到货期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最终中选供应商。通过多轮的竞争性谈判, 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医疗器械软硬件配置、延长保修年限、降低售后维修费用, 成交价格一般情况下都低于预算金额,使采购更加有效率。

三、实施评定分离制度

评定分离制度可以修正评标结果,促进市场竞争,防止量身定做、抢标串标、紧贴预算报价等现象,也减少了评审专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其更能客观公正地对项目进行评审。在评定分离制度下,评标委员会(全部由评审专家组成)负责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候选中标供应商,并出具书面评审报告,由采购人根据评标委员会出具的评审报告和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自行确定最终的中标供应商。采购人根据需要,可以选用自定法、抽签法、竞价法等定标方法确定中标供应商。采购人一般不根据名次选择出合意的供应商作为中标人,也可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选择排名中间的供应商如第二名作为中标供应商,这种方式更加客观安全,能有效防止低价抢标和串标的现象。医疗器械涉及的专业技术含量较高,采购人需求较特殊,比较适合实施评定分离制度,尊重采购人的采购需求,将最终中标供应商的决定权交予采购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评审专家拥有定标权利但责任承担及追究制度缺失,采购人作为采购需求制定者但没有选择权、采购满意度不高的局面,真正实现了“评定分离,各司其责”。

四、合理制定招标文件的相关参数

在医疗器械的招标文件中,技术参数属于最核心部分,科学谨慎地制定医疗器械的技术参数,在很大程度上为顺利完成采购任务奠定了基础。技术和相关参数的设置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采购人要组织专业实地调研,一是注重设备的科学性,即从性能、精确度、灵敏度、稳定性、耐用性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考察;二是注重实用性,即能够取得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社会评价好、公众易于接受,并且要考察设备的使用期限、维护和修理的成本及难易程度、售后服务质量等。其次,根据单位、科室使用需求及专家的建议,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与周边环境同等类型设备的使用与经营情况、效益、性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第三,根据采购需求及后续公开征求意见中供应商的建议,采购人可以多次修改和调整医疗器械项目的技术参数和相关参数。医疗器械的技术指标大多具有共性,但也可能在某些参数上存在差异,技术参数既要满足采购需要,也不能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一般情况下,应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拟定,将与项目相关、实现项目功能或目标的内容作为主要参数,体现产品的档次、质量、物理特性等内容,以客观且能量化的指标和数值为主,可以检测或判断是否合格或符合要求,避免使用某种品牌型号的产品作为样品或蓝本进行编制。

五、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

由于医疗器械的专业性较强,评审专家在医疗器械采购需求的确定、资格预审、评标、定标、谈判、磋商、询价、论证、咨询、验收等环节都起着关键作用。医疗器械品种繁多,更新速度较快,其采购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专家们从事的专业领域不同,涉及的专业技术相对狭窄,对各种医疗器械的了解和熟悉都很有限,随机抽取的专家不一定是特定专业领域人员,有些专利设备或专业技术复杂的设备的评审,应选择本领域内合适的专家参与,以保证合理公正的采购需求的满足,以及医疗器械后期的顺利使用。由于行业专家如此重要,应保证其待遇与报酬,以调动专家参与医疗器械采购的积极性。应完善和健全医疗器械专家库,对库内专家进行分类,如专业类和非专业类,专业类专家又分为全国专家、省级专家和市级专家,对各类专家进行定期规范性培训,使其能够正确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评标规则,在需要时抽取不同类型的专家。还可以使用智能专家抽取系统,根据提示,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决定是否参加评审或验收活动。